从2012年崭露头角,到2016年行业“领头羊”宣布盈利,钢铁电商只用了5年时间,就实现了从烧钱到挣钱的转变。钢铁电商的迅速崛起显示,在消费互联网之后,产业互联网已迎来发展风口,未来5年还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。 作为国内钢铁生产和流通重镇,2015年上海的钢铁电商平台交易量达到4470亿元,占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约27%。今年随着钢价反弹,主要交易平台业绩保持高速增长。如找钢网全年预计自营交易量超过1300万吨,较去年有50%以上的增长。钢银电商前三季度的结算交易量约1285万吨,同比增长70%以上。宝钢旗下的欧冶云商,全年目标则直指2000万吨。 比交易量增长更受人关注的,是主要钢铁电商正在告别互联网企业常见的“烧钱”模式。找钢网高级副总裁郎永淳表示,平台上半年已实现整体盈利。在新三板挂牌的钢银电商财报显示,前三季度其实现净利1282万元。 与消费互联网不同,产业互联网并不是在网上卖东西这么简单,还承担着改造传统产业的重任。赚钱后的钢铁电商能否保持初心,继续引领产业互联网发展浪潮?记者采访发现,未来“互联网+钢铁”将在两个方向上深入拓展。 一是推动钢铁企业的信息化、智能化发展。位于江苏江阴的西城钢铁,最近就联手找钢网,在仓储、物流和质保等多个环节启动信息化战略。今后,在西城钢铁生产的每卷钢材的吊牌上,都有一个电子二维码,里面集成了钢材的长、宽等规格信息和质保信息。通过信息追溯,既避免规格出错影响开票销售,又避免市场上以次充好的行为。 “一吨钢材,不算仓储成本,每在仓库多呆一天,资金成本就达1块钱。信息化可以明显提高钢材的周转效率,实现降本增效,”西城钢铁总经理恽强告诉记者。 二是解决流通环节的金融服务等痛点。钢银电商副总裁徐赛珠表示,依托电商平台上的企业用户交易数据,可以构建信用体系,并在基础上开发多种形式的供应链金融产品。找钢网首席运营官王常辉说,有了大数据做信用支撑,普惠金融才能成为现实。电商平台的目标是要形成一种“钢铁银行”的模式。 “随着钢铁电商渗透率快速提升,其发展已位居大宗B2B电商之首。”国海证券的研报指出。目前,钢铁电商的模式正在向油品、化工等其他产业快速复制。 除了国内市场,中国钢铁电商的国际化征程也已开启。包括找钢网等平台,从2015年开始就在韩国等区域布局。“通过电商平台,钢厂绕开了总代理、分代理和经销商等重重环节,一吨钢材出口可以多卖至少8美元。”恽强表示,下一步,包括越南、泰国和迪拜在内的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地区,将是国内钢铁电商“走出去”的重要目标。
|